加入收藏 | English

刘立霞

  时间:2021-03-05 点击数:

教师姓名:

刘立霞

所在部门:

法学系

性别:

现有职称:

教授

出生年月:

1967.10

导师身份:

硕士生导师

民 族:


学位:

博士

政治面貌:

九三学社

联系电话: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电子信箱:

liulixia@126.com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职务:

全面依法治省研究院副院长

通讯地址:

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学习工作简历


基本教学信息:

本科教学信息


教学项目及获奖


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指导信息

学科及研究方向


硕士生教学/指导信息


博士生教学/指导信息


科研信息

在研项目信息


完成项目信息

1、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社区矫正中的人身危险性评估研究,9万元,在研;

2、主持2011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河北省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结项;

3、主持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项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结项;

4、主持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身危险性与少年司法制度改革,1.1万元,以“优秀”结项;

5、主持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重点项目:刑事和解中的人格调查制度研究,结项;

6、主持2009年河北省法学会研究项目: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的运用研究,以“优秀”结项;

7、主持2008年燕山大学教材建设建设项目:证据法学,0.5万元,结项;

8、主持2008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项目:刑事人身危险性研究,0.5万元,以“优秀”结项;

9、主持2007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格调查制度研究,0.25万元,结项;

10、主持2006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品格证据研究,3万元,结项;

11、主持2006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1.2万元,以“优秀”结项;

12、主持2006年河北省劳动保障研究项目: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取证研究,结项并获二等奖;

13、主持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证的真实性研究,0.2万元,2006年结项;

14、主持2004年燕山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人证论,5万元,结项;

15、主持2012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区矫正中的检察监督研究,0.3万元,结项;

16、主持2013年燕山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实践的《证据法学》互动式教学研究,0.5万元,结项;

17、主持2015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循证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0.5万元,在研;

1、作为第二主研人参加房保国教授主持的2004年河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程序保护与救济,结项;

2、作为第二主研人参加韩兆柱教授主持的2004年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研究,2006年结项;

3、参加何家弘教授主持的2002年中国社科基金项目:证人制度研究,2004年结项;

4、参加何家弘教授主持的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科研项目:刑事审判与证据制度研究,2003年结项;

5、参加何家弘教授主持的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项目:当代美国法律研究,2001年结项。

.著作《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2009年获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及第十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模糊理论在认定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中的运用”2009年获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专著《证人证言研究》获河北省2006-2007年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完善收集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方法构想”,获北京市法学会刑侦分会第七次学术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5.“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研究”,获秦皇岛市2002-2003年度第三界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6.“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相关性研究”,获2005年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和而不同: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关系引论”,获2005年全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刑事诉讼中运用品格证据判断人证真实性研究”,获2006年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9.“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取证研究”,获2006年河北省劳动保障研究厅级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10.“环境污染案件的法律问题研究”,获2006年河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1.“收集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研究”,获秦皇岛市2004-2005年度第四界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12. 2008年被评为秦皇岛市优秀教师;

13. 2009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政法委及河北省法学会评为第二届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14.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5. “关于完善检委会制度的思考”获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理论研究”优秀奖。

16.著作《人身危险性与少年司法制度改革》2012年获第十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7.《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合适成年人制度》,2012年获秦皇岛市第六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18. 2014年被评为首批“秦皇岛市市管优秀专家”。

专著/教材/专利信息

1.专著《证人证言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26.3万字;

2.主编《人身危险性与少年司法制度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44.4万字;

3.主编《证据法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万字;

4.主编《侵犯财产犯罪案件证据实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版,28万字;

5.合著《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26.5万字;

6.合著《证人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15.5万字;

7.参编《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1.5万字;

8.参编《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9万字;

9.参编《电子商务的法律与规范》,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万字;

10.参编《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2.1万字;

11.参编《现代企业制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1.2万字;

12.参编《经济法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1.1万字;

13.参编《经济法教学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0.2万字;

14.参编《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示例与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3.5万字;

15.翻译《英国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9万字;

16.参编《当代美国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9万字;

17.参编《合适成年人与刑事诉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0.9万字;

学术论文信息

1.“诱惑侦查在索贿犯罪中的适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以模糊视角审视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7期;

3.“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4.“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研究”,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09年第3期;

5.“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研究——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模糊综合评价为视角”,载《时代法学》2009年第4期;

6.“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的原因”,载《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7.“卧底侦查取得供述的效力刍议”,载《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4月下;

8.“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载《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4月;

9.“恢复性司法在监狱行刑中的运用”,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0.“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1.“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明标准探析——以证伪思维为视角”,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

12.“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以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视角”,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4期;

13.“刑事诉讼撤销案件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4期;

14.“论我国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载《理论前沿》2008年第16期;

15.“取保候审中的人格调查刍议”,载《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6.“法学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教学研究》2007年6期;

17.“品格证据在未成年被告人量刑中的运用研究”,载《证据学论坛》2007年第13卷;

18.“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缓诉制度中的运用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1期;

19.“论刑事诉讼中的婚姻关系特权”,载《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0.“对法律规则的反思”,载《法学家茶座》2007年第13辑;

21.“口供证据的法律真实性原则”,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4期;

22.“人格矫正在犯罪预防中的运用”,载《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3.“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24.“刑事诉讼中运用品格证据判断人证真实性研究”,载《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5.“论秘密监听制度的比较与权衡”,载《犯罪研究》2006年第5期;

26.“证人证言真实性研究”,载《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7卷;

27.“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8.“未成年人言词证据举证研究”,载《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9.“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3期;

30.“口供证据价值功能的五项原则”,载《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1.“刑事司法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3期;被2005年2月22日的《人民法院报》及2005年4月7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以及《刑辩之苑》2005年第6期转载;

32.“证人制度改革纵横谈”,载《证据学论坛》2005年第九卷;

33.“惩治性骚扰:立法容易举证难”,载《检察日报》2005年7月19日;

34.“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相关性研究”,载《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5.“证人酬金问题析论”,载《求索》2005年第9期;

36.“肯定者应证明,否定者不应证明”,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8月9日;

37.“完善我国电子监听的法律规范”,载《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9卷;

38.“和而不同: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引论”,载《全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集》2005年版;

39.“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5期;

40.“简析判断证人证言真实性的方法”,载《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1期;

41.“利用未成年人言词证据之基本原则探析”,载《现代法学评论》2004年第5期;

42.“论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载《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卷;

43.“举证、质证、认证规则在一起合同案件中的运用”,载《中国诉讼法判解》2004年第2期;

44.“刑事诉讼中保障证人如实作证的程序构想”,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5.“收集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2期;

46.“证人制度的实证分析”,载《证据学论坛》2004年第七卷;

47.“完善收集未成年人言词证据方法的问题”,载《刑事侦查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卷;

48.“盗车案件的侦查实务研究”,载《侦查论丛》2003年第一卷;

49.“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研究”,载《云南法学》2003年第1期;

50.“英美辩诉交易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载《岳麓法学评论》2003第5期;

51.“交叉询问规则研究”,载《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2.“论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高度盖然性标准”,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报》2003年第3期;

53.“如何看待‘职业目击证人’证言”,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4月19日;

54.“从四方面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载《检察日报》2003年4月16日;

55.“交叉询问要学会运用诱导性问题”,载《检察日报》2003年5月8日;

56.“证人证言的认证标准”,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报》2001年第2期;

57.“证据交换立法尚需细化”,载《中国经济时报》法律与经济版2001年5月8日;

58.“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构想”,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5期;

59.“诱惑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载《犯罪研究》2010年第1期;

60.“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合适成年人制度”,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4期;

61.“论被害方谅解与死刑的限制适用”,载《燕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62.“河北省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对策”,被厅局级批示的调查报告,2011年12月;

63.“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法理转向”,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64.“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社会调查制度”,载《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65.“循证刑事证明研究”,载《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66.“社区矫正协同检察监督研究”,载《法学杂志》2014年第2期;

67.“运用大数据理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1期;

科研获奖信息


社会信息

社会兼职/荣誉称号信息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河北省政府法制专家库专家;

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组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证据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语言与证据研究中心研究员。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燕山大学人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