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9月23日下午,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在人文馆505室共同举办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联合备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姜永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郭清秀联合主持,15名相关教师参会。
姜永超主任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系课程设置和课程思政开展情况。他与郑梅老师分别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思政教学中进行分享,从“‘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网络中流传的关于确定普通话标准的传闻“,展示了不同时代汉语与思政教学结合的设计案例。

与会教师结合11个汉语国际专业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交流。郭清秀主任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鼎”型格局教学体系和课程开设情况。她认为教师应明确课程思政的目的,并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她进一步建议教师们要多阅读思政相关书籍,从而能够准确使用思政话语。孙金生老师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应⾃⼰掌握思政相关知识,然后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融入课堂;同时,教师应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李建芳⽼师建议教师在“双向融合”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三个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价值论和⽅法论的统⼀,显性方式和隐性⽅式的辩证统⼀。张丽华⽼师鼓励教师们从内容中挖掘更深的内涵,必要时可在课堂上引入关键⼈物的故事,注重培养学⽣的家国情怀;另外,也可从形式上拓宽和丰富,如朗读和背诵的形式。⾦宏妍老师和雷霆老师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提出在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东⻄⽅⽂明的差异,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思想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汉语国际教育系的教师们明晰了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开阔了视野,汉语国际教育系将进一步加大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科室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方面的交流,优化专业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加强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增强思政课程与专业融合,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