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风清,秋意深浓。2023年9月28日19:00,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墨廿惊鸿赋华光”525读说写工程课程实践汇报演出在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9室成功举办。本次晚会旨在总结“525读说写工程”实践成果,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文法学院院长丛鑫、院党委副书记张玉华、副院长王春城、辅导员及中文系教师和同学们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共享视听盛宴。
晚会在充满活力的开场舞《繁星落华》中拉开序幕,歌曲串烧《惊鸿入星梦》、原创朗诵《笔墨千秋,风骨长青》等充满活力的节目点燃全场。


《繁星落华》《惊鸿入星梦》——“银河坠落,万千星辰造访人间。”


《笔墨千秋,风骨长青》《少年负壮气,奋烈正当时》——“手里拿的笔,写灿烂华章,书前方梦想。”
改编话剧《牡丹亭》通过讲述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书生柳梦梅相爱,经历重重磨难终得结合的幸福故事,歌颂了丽娘追求幸福的斗争,展现了传世经典的魅力。创意舞台剧《流光四溢》围绕关键词“光”来展开,另外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围绕喜怒哀乐四种情绪,赋予四大名著各自“光”的含义。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流光“四”溢》——“经典的交织,名著的碰撞,有金光流溢。”
风舞蹈《苏公堤》、对唱《飞云之上》、流行舞《追光未来》等节目从古至今,穿越时空,给人一种听觉与视觉上的冲击力,将晚会带入下半场。

《苏公堤》——“轻灵跃动,衣袂飘飘,妙舞清歌。”

《飞云之上》——“何幸松桂侣,见知勤苦功。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追光未来》——风中馥郁觅仙花,倏醉流霞日已斜。暗里追光千百度,一星如月在天涯。
改编话剧《寒夜》展示了抗战时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呼吁和平与对现实人民生活的关注。创意舞《向阳而生》和原创朗诵《少年负壮气、奋烈正当时》将下半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最终晚会在合唱《向光而行》中落下帷幕。

《寒夜》——“长夜难明赤县天,生活在寒夜中的人都需要温暖来抚慰彷徨的心。”

《向阳而生》——“眼前戏,腔缓急。咿咿呀呀~唱滴是——”

《向光而行》——“那就顺着光照的方向,奔跑,追赶,飞驰。”
作为“525读说写工程”的总结性汇报演出,晚会如同一座华美的文化殿堂,尽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厚底蕴,不仅展现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一次考核与肯定。学生们通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同时,晚会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学生们通过表演传统曲目、讲述传统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不同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以他们的视角和方式,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这次晚会不仅让观众沉浸在艺术的美妙世界中,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讨论。它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知具有积极意义。
中文系精心策划和组织了这场晚会,使其成为了一场集文化传承、艺术欣赏、思想交流于一体的盛宴。中文系将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汉语言文学及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晚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属于汉语言文学的故事还在继续。日往菲薇,月来扶疏,我们在时间里追寻千年的文学之光。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我们在赓续里逸散青年的熠熠光芒。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祝愿汉语言文学专业越来越好,也期待明年525晚会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