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迎泽.施受同辞辨[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1):34-38. (2)高迎泽.“老者安之”解[J].语文知识,2010(04):73-74+93. (3)高迎泽.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 (4)高迎泽,洪波.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古书虚词通解》评介[J].南开语言学刊,2011(01):173-179. (5)张瑾,高迎泽.命题、语用与上古汉语动词的分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01). (6)高迎泽,张瑾.从“观”、“视”、“听”看上古汉语动词去声别义的方向性功能[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04):48-51. (7)高迎泽,张瑾.“攻乎异端”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99-102. (8)去声别义与上古汉语的方向性范畴,洪波、高迎泽,载《梅祖麟教授八秩寿庆学术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9)《战国策》到底是不是历史学著作,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2017年12月5日. (10)高迎泽,任旭.论语言研究中焦点与信息结构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29-132. (11)高迎泽,宋梦潇.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解决建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6):38-39. (12)试析上古汉语“遗”音变的自主非自主用法,载《春秋代序 似水流行——董志翘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21年5月. (13)冯月季,高迎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文化符号根基[J].中国民族教育,2021(10):23-25. (14)高迎泽,孙亚楠.上古汉语“闻”去声别义功能刍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6):78-82. (15)冯月季,高迎泽.汉字符号体系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1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