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告管辖权异议之分析与消解,《清华法学》2012年第2期,1/1,(CSSCI 核心)。 2、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与运用——两种心理学的视角,《当代法学》2011年第4期,1/1,(CSSCI 核心)。 3、“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学术研究》2010年第4期,1/1,(CSSCI 核心)。 4、简论我国司法改革的规律——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视角,《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1/1,(CSSCI 核心)。 5、“调判结合”的困境——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1/1,(CSSCI)。 6、品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1/1,(CSSCI扩展版,核心)。 7、非正式开庭视角下的程序和法官,《开放时代》2006年第6期,1/1,(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3期转载。 8、未成年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建构论之维:方法与应用,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4期,1/1,(CSSCI扩展版)。 9、“血战到底”:环保自力救济的博弈分析,载张卫平主编《民事程序法研究》,1/1,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10、非正式开庭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2/2,(CSSCI,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 11、人民监督员制度:社会成本与私人收益,《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秋/冬季,1/1,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6。 12、回归历史的真实,《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6期,1/1。 13、纠纷解决中的调解人、法官和行政管理人,译著,2/2,载徐昕主编《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法律出版社,2006。 14、非正式开庭:一种话语的建构,1/1,载徐昕主编《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5、法院,译著,1/1,载《制度经济学研究》第6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6、中世纪欧洲商人法及其现代版本,译著,2/2,载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7、爱沙尼亚民事诉讼法典》之证据部分,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之证据部分,译著, 1/2,载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增补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