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王春城
【新闻中心讯】6月28—30日,第二十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在河北秦皇岛举办。本次会议由燕山大学主办,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0余所大学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共治理的新图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
会议现场
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致辞
公共治理青年论坛自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20届。燕山大学党委书记赵险峰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与会者莅临参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不断聚焦公共治理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汇集了一大批饱含青春活力和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是国内公共治理领域公认的高规格高水平学术会议,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为推进公共管理学科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开辟新思路、拓展新途径,为服务构建中国公共治理新图景、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贡献青年智慧。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丛鑫表示,第二十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呈现三大特色:一是隆重且务实,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旨在充分交流和对话;二是旗帜鲜明地弘扬“青年论坛”的初心,给青年学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言机会,彰显青年论坛的氛围;三是形式多样,包括专家主旨发言、青年圆桌主旨论坛、8场平行分论坛,为学者提供充分的发言交流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表示,现代化,新图景,这两个概念散发着光芒,响应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构想,引领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去描画公共治理的美好蓝图,去放飞中国式现代化的憧憬和理想。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年轻人,青年人必须要勇敢地站在舞台中央,坚持理想,不负时代,不负自己,在风口浪尖上去纵横驰骋,扬帆远航。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曹胜主持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的上半场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曹胜主持。曹胜指出,在秦皇岛这个大浪淘沙的地方召开第20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有一种特殊而深刻的寓意。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60、70、80、90、00,都是曾经的后浪,也都终将成为历史的前浪。后浪们正呼啸而来,一浪高过一浪,一浪胜过一浪。创新更青睐年轻的头脑,突破更依赖青年的一代。
浙江大学苗青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以“社会治理从唤醒起步:一项行动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苗青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还存在诸多短板,其中社会活力不足是一个重要表现。基层社会长时间缺乏关于共同体事务的合作实践,导致社会治理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参与度。社会组织是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唤醒社会治理的活力,可以优化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焕新乐园实验、社会治理家实验两个案例生动解释了社会治理从激活起步的一项行动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王伟进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伟进提出,条线工作升格现象增多,一些原本属于政府某个条线部门的工作目标,在一定条件下被升格为超越单一条线部门的多部门工作目标,甚至成为整个政府系统的全局性工作目标,呈现出特定治理目标在政府体系内部的层级位势提升、动员部门增多、影响范围扩大的显著变化。这一现象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精准扶贫、全民健康、粮食安全等领域都有体现。
华南理工大学文宏教授作主旨发言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文宏分享了题为“议事协调机构何以创造性执行非常规任务”的主旨报告。研究缘起是调研发现不同的县在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时,遵循着相同的组织和机制构建逻辑(安委会领导、安委办(领导小组)抓总、各牵头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但在治理成效上呈现明显差异。有的能够巧用创造性,有效动员相关成员部门取得显著执行成效;有的按照既有步骤不愠不火地执行上级任务;也有的即使发挥了创造性,仍出现了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形。
中国人民大学马亮教授作主旨发言
谈及公共管理学者为什么要做新闻评论员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介绍了从学者到记者的经验,提出时事新闻树使命;其次强调要对政策做正确解读,即时事新闻启民智;第三是时事新闻促改革,鼓励建立跨界链接、让创意成为事实;第四是从启发、素材与链接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时事新闻进研究;第五是提出时事新闻进课堂,重视鲜活的教学案例;最后谈到时事新闻涨姿势,强调要读思写说全方位发展。
南京大学张乾友教授作主旨发言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乾友提出“进步的迷思”这一深刻的话题,分析进步的管理主义转化,进步意味着平等,管理即是制造不平等。列举职称评审、足球联赛、学科评估三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讲解制造阶梯,并从上升的权利与义务、量与质的辩证法、对质的垄断三方面详细解析了制造阶梯人。最后,提出了无终点的进步和被定价的自由两种深刻观点。
中国农业大学臧雷振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臧雷振以“如何在小切口中挖掘公共治理大问题”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谈到,通过研究单位的区分,学理化身边人身边事,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实践纳入学科理论体系之中。要反思中国场景,淡化“理想对照实验”,回应本土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概念提炼。要更好的开展科学案例研究,寻求一般性规律,把握好小切口链接大问题的路径,科学实现因果探索和建模分类。此外还要拥抱AI,促进创新。
暨南大学颜昌武教授作主旨发言
党建引领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大优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昌武提出,党组织发挥代表功能来实现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主导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发挥着重要的治理功能。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建设,试图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引领社会革命,通过彰显党的政治认同优势、思想引领优势和组织凝聚优势,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既超越了传统政党组织的逻辑,也超越了传统政府组织的逻辑。
中国矿业大学刘蕾教授作主旨发言
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应急功能与作用,前提条件和当务之急就是先理清和明晰社会组织在第四代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蕾采取结构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个社会组织应急参与的“制度—关系—能力—合作”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社会组织应急参与定位的变化轨迹与演化逻辑,并探讨新时代社会组织在第四代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参与定位的未来走向。
西南交通大学罗梁波教授作主旨发言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梁波谈到了公共性和个体性是人类行动的元逻辑,其中公共性是主导的基本逻辑,其他属性或者理性皆为公共性和个体性的化合物。私人性是公共性和个体性复合格局提升物,国家性是私人性支配下的公共性和个体性的化合物。行政理性路径的建构梯度是从单一分析路径到一体化逻辑,从行政理性到理性行政。通过工作关系使得行政理性与治理结构和治理格局连接从而实现理性行政。理性的逻辑并不是在单向度的理性路径上自我建构,而是在复杂的内外社会关系中建构,即在与内外部要素的连接方式和本体的存在形式中体现理性的内涵。
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作主旨发言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敏江认为,“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孤岛经济、空城空转、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发展思路。产城融合是城市化与产业化的嵌入式匹配和交融,需要“产业—城市”功能、空间、结构、资金、人员等多层次多维度交互整合融合,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城市的“产城融合”,特色小(城)镇的“产镇融合”,乡村振兴的“产村融”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燕山大学韩兆柱教授作主旨发言
未来的公共管理应是全球化、持续性的治理。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兆柱谈到,21世纪的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是服务提供、财政、劳动力和公民参与。普遍的组织形式将是协作的混合体,许多的操作能力实际上存在于政府之外。治理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不同领域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青年圆桌主旨论坛环节,与会学者对“数字治理”“基层治理”“方法创新”“制度比较”等主题进行讨论。与会学者认为,数字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和维度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理念与机制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数字治理的思想、结构和体系也在不断发展,涵盖了数字政府治理、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社会治理、数字技术治理等多个方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学者们表示,有效的基层治理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公共治理的方法创新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网络化治理、规划制度的完善以及数据治理与智能化应用等将继续在公共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更加高效、透明、公正的治理体系贡献力量。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治理场景和问题,在实践中需考察情境,应用合理制度,并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理方法,以实现公共治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圆桌对话现场
分论坛环节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公共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区域治理现代化”、“数字治理现代化”与“安全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共八个论坛、130余名报告人作分享。
分论坛现场照片
闭幕式由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郑志峰主持,西南交通大学罗梁波教授作闭幕式致辞。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会旗交接,下一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将由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谭爽教授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教授谭爽作大会总结,她指出在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中让人动容的有对学术真挚的热爱、有勇气、温情与包容,希望学者们对学术志业的热爱生生不息,向学术谜题发起挑战的勇气生生不息,对彼此的信任与支持、对论坛的热爱与期待、对治理向善的责任与使命生生不息!(编辑褚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