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为主题,设立了1场大会主旨发言和52个分会场专题研讨。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始征文以来,得到了学会广大会员和学界同仁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应征论文959篇,其中640余篇论文获得入选资格,注册参加会议的论文共计486篇。
52场分论坛上,百余位民间文艺研究者、青年学子和业界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出发,围绕民俗学、民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各个方面的话题,对当下民间文艺领域的诸多现象和热门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我院中文系教师李鹏在第51场“赛博神话:面向虚拟社会的神圣叙事研究”中担任主持人兼发言人,作了题为《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提出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对汉字源起的探究更侧重于考古学视角,却忽视了神话学视角的探索,神话叙事从一个层面能够揭示先民对特定文化的独特认知,对文明起源的探索也将是一个重要佐证。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认可。
当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民俗学所关注的日常生活文化和群体认同方式也因社会转型、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而变得日益多元,“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广大民俗学者如何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并将其转化成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等方面,都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知识生产和服务社会两方面都向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提出了更多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