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上册,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独作。 2.《论变态心理的本质》,《中华学术研究》第7卷,中国华侨1998年版,P.248-249,独作。 3.《强化智能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P.89-90,一作。 4.《当代高校教学过程新特点》,《跨世纪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P.130-133,一作。 5.《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历史地位》,《求实》1999年第11期,P.239-241,独作。 6.《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时代课题》,《长白学刊》1999年第4期,P.11-13,二作。 7.《周恩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求实》1999年第6期,P.11-12,二作。 8.《我国高校心理辅导探析》,《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3期,P.91-93,二作。 9.《论嫉妒心理的危害及其调控》,《河北学刊》1999年增刊,P.29-31,独作。 10.《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简论》,《华北水利水电学报》1999年增刊,P.13-14,独作。 11.《论改革中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长白学刊》1999年增刊,P.113-114,独作。 12.《论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过程》,《长白学刊》1999年增刊,P.54-56,独作。 13.《杜威教育观点评述》,《社科学术研究与探索》第一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169-170,独作。 14.《维妙的教学方法——开而弗达》,《教育学者论坛》中册,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P.213-215,独作。 15.《深化改革必须提高劳动者失业心理承受力》,《经济师》2000年第11期,P.50-51,独作。 16.《国民心理社会化与国民素质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年2期,P.67-69,独作。 17.《论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求实》2000年第11期,独作。 18.《学校职业指导的回顾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13期,P.48-50,二作。 19.《加强中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4期,P.4-5,二作。 20.《再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青年思想家》,2000年3期,P.6-8,二作。 21.《秦皇岛城市经济的“孵化器”》,《秦皇岛地情》,2000年第4期,P.16-17,一作。 2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4期,P.87-90,二作。 23.《略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思想》,《长白学刊》2000年增刊,P.96-97,独作。 24.《论性别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院校论文集》2000年改革社出版,独作。 25.《关于秦皇岛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措施的研究》,《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2000年中国财经出版社,三作。 26.《略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经济价值观》,《经济师》2000年第12期,P.8,独作。 27.《论民族心理结构与心理素质》,《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5期,P.49-51,独作。 28.《试论消费心理健康问题》,《经济师》2001年第5期,P.16-18,独作。 29.《论社会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与发展》,《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P.48-51,独作。 30.《消费者解读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经济师》2001年第8期,P.36-37,独作。 31.《简论中国文化建设的三大主题》,《长白学刊》2001年第3期,P.91-93,独作。 32.《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经济师》2001年第7期,P.90,独作。 33.《证券市场投资心理浅析》,《经济师》2001年第6期,P.137-138,独作。※该文被《新时期全国投资与建设研究文集》全文转发,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P.477-485。 34.《充分发挥考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功能》,《青年思想家》2001年5期,P.91-94,二作。 35.《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进程》,《经济论坛》2002年9期,P.36-37,二作。 36.《再论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省年会获奖论文,二作。 37.《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秦皇岛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二作。 38.《论行政腐败心理的成因与防治》,《青年思想家》2003年第6期,P.7-10,一作。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P.7-10,一作。 39.《高等院校心理学原理教材比较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P.158-161,独作。 40.《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109-120,二作。 41.《河北省成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1期,总第158期,P.95-96,独作。 42.《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SWOT分析》,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养老医疗与社会福利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6月。 43.《论现代企业知识链管理战略》,《希望月报》2007年第8期,总第140期,P.18-19,一作。 44.《论企业生态位的竞争与优化战略》,《城市发展研究·时代论坛》2007年第4期,P.7-10,一作。 45.《企业竞争:企业生态位视角》,《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月上旬刊,总第517期,P.184-185,独作。 46.《山西省文化经济发展生态位研究》,《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总第338期,P.36-39,一作。 47.《论传媒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河北传媒研究》2007年第1期(创刊号),P.5-8,二作。 48.《论心理契约在维护政府信用中的功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总第47期,P.23-25,一作。 49.《心理契约二元类归模型下企业适用要素探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P.31-34,一作。 50.《生态位视角:继续教育定位研究》,《成人教育》2008年第1期,总第252期,P.8=10,独作。 ☆本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见《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第5期,P.27-30。 51.《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1期,总第49期,P.58-59,二作。 52.《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创业教育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总第36卷,P.2088-2096,一作。 53.《信息生态位概念、模型及基本原理研究》,《情报杂志》2008年第5期,总第27卷,P.28-30,二作。 54.《信息生态系统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优化策略》,《经济导刊》2008年第12期,总第135期,P.51-53,三作。 55.《中外行政检查制度的比较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总第193期,P.171,二作。 56.《企业生态位: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商业研究》2009年第1期,总第381期,P.103-108,二作。 57.《论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总第109期,P.72-75,独作。 58.《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辨证互动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P.104-107,二作。 59.《论社会心理和谐的地位、特征及其构建方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178-183,一作。 60.《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本质及评价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上册),P.263-266,一作。 61.《人力资源生态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下册),P.483-485,独作。 6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道德问题探析》,《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7期,P.58-60,一作。 63.《企业生态位本质、特征与结构研究》,《企业经济》2009年第9期,一作。 64.《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P.400-402,一作。 65.《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网络财富》2009年第4期,P.209-211,二作。 66.《和谐德育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探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8期,P.217-318,一作。 6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5期(5月下),P.178-179,一作。 68.《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作。 69.《中小企业生态位原理与识别体系研究》,《生态经济》2010年第5期,总第224期,P.75-77,二作。 70.《论当前大学生职业心理的误区与调适》,《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P.106-110,三作。 71.《基于恩格尔定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企业经济》2012年第12期,P.104-107,一作。 72.《文明史视域人与自然关系演化的三部曲》,《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06期,P.246-250,一作。 73.《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力与方略——基于恩格尔定理的社会文化心理解读》,《企业经济》2013年第4期,P.108-112,一作。 74.《人与自然关系演化的哲学思考》,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08-01。 75.《网络群体性 事件规制论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P.46-48,一作。 76.《论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的政府责任》,《改革与开放》2016年第5期,P.23-24,一作。 |